用先進農業(yè)科技將飯碗端牢
時間:2017-12-23 16:34
(農民日報)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時代我們必須要用先進的農業(yè)科技造好飯碗,、種好糧食。我們今年的工作總結就是為了未來更好地出發(fā)。”在近日舉行的“2017年度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與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工作會議上,袁隆平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這5年也是袁隆平老驥伏櫪,、不斷攻關的5年,袁隆平帶領團隊勇攀科技高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超級稻第四期攻關成效顯著,,2014年首次在湖南突破大面積示范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2017年云南個舊市“超優(yōu)千號”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1073.15公斤,,連續(xù)3年突破了16噸/公頃(每畝1067公斤)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攻關目標,;2017年,“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即用三畝地產出四畝地的產量)在項目實施的第十一個年頭,,終于實現(xiàn)了袁隆平2006年提出的“在湖南推廣‘種三產四’面積1500萬畝,、相當于2000萬畝所產糧食”的宏偉目標;今年,,“三一”工程(即用三分地養(yǎng)活一個人)試點畝產達到1200公斤,為項目進一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要落實總書記將飯碗端牢的要求,總的辦法還是用先進的農業(yè)科技造好飯碗,、科學種田,。”袁隆平認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追求糧食高產是一個永恒課題,,結合中國的國情,要堅持“兩條腿”走路。
“一條腿”是依靠農業(yè)科技攻關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隨著實施10余年的“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的結題,,袁隆平帶領團隊馬上又投入到下一個“黃金十年”的開題——“三一”糧食高產工程的攻關研究、立項實施,。相對于“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在糧食中低產區(qū)實施,,“三一”糧食高產工程主要選擇在高產區(qū)進行,便于提高不同產區(qū)稻田的單位面積產量,。袁隆平介紹,,“三一”糧食高產科技工程,即在南方高產區(qū),,研究并推廣應用以超級稻為主體的糧食周年高產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達到周年畝產1200公斤,實現(xiàn)三分田養(yǎng)活一個人的產量目標,。
“我已向省政府提出立項,,明年‘三一’工程就會加快立項啟動,湖南這個洞庭糧倉就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多的貢獻,。”袁隆平對此信心滿懷,。
“另一條腿”是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18億畝耕地紅線靠什么來守住,,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要從鹽堿地和灘涂上‘擠’出適合的面積來種海水稻,,這一‘擠’有望增加1億畝良田,如能完全實現(xiàn),,這是個了不起的貢獻,。”袁隆平說。今年9月底,,首批耐鹽堿水稻材料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達到畝產620.95公斤。袁隆平認為,,這意味著海水稻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1億畝鹽堿地有望成為新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