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手冊】水稻高產(chǎn)種植管理方案
時間:2018-03-07 10:15
水稻需肥規(guī)律:
一般中等肥力田塊,,每畝產(chǎn)500公斤左右的水稻大田施肥量為腐熟有機肥1000~2000公斤、氮肥8~12公斤,、磷肥5~6公斤,、鉀肥4~8公斤,缺鋅土壤施用硫酸鋅1~2公斤,,其主要施肥節(jié)點如下: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含綠肥),,可按每畝1000~2000公斤的用量施入腐熟的有機肥,結合旱耙地施入,;配以化肥,,每畝施尿素12~15公斤、普通過磷酸鈣30~40公斤,、氯化鉀7~12公斤(或等含量的復混肥)施入田中,,結合水整地全層施入。在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區(qū),,鉀肥用量可減少一半,。
追肥水稻大田追肥仍以氮肥為主,若基肥中供鉀不足,,也應追施鉀肥,。追肥應做到:蘗肥早而足,穗肥穩(wěn),,粒肥輕,。
分蘗肥插秧后到分蘗前(返青后),一般早、中稻在插后5天,,晚稻在插后3天,,即可追施促蘗肥,每畝施尿素5~7公斤,,對施有機肥少和缺鉀的田塊,,每畝追施3~5公斤氯化鉀。肥料不足的田塊,,隔5~7天再施1次。另外,,若基肥沒有施用鋅肥,,可在分蘗期用50~100克硫酸鋅配成0.2%的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穗粒肥穗肥在拔節(jié)初期施入,,每畝施尿素2~3公斤,、氯化鉀3~5公斤。抽穗前看苗情再酌施尿素2.5公斤作為粒肥,。在齊穗-灌漿期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等肥料葉面噴施,,能延長生育后期功能葉片的成活率,加速籽粒的灌漿速度,,減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對預防延遲型冷害也有一定作用,。
1,、要施足有機肥
農(nóng)家有機肥屬于完全肥料,含有各種養(yǎng)分,,除氮,、磷、鉀外,,還有鈉,、鎂、硫,、鈣及各種微量元素,,施用農(nóng)家有機肥,可改善土壤通氣和吸肥保水特性,,促進稻株穩(wěn)健生長,,從而有利于水稻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
2,、要控制氮素肥
水稻適量施用氮肥可促進稻株發(fā)棵生長,,但過量施用,不僅會造成無效分孽增多,變青,、倒伏,、病蟲害加劇,而且導致空秕粒多,,結實率下降,,影響水稻產(chǎn)量。因此,,在水稻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3、要重視施用磷鉀肥
磷鉀肥是水稻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元素,,可增強植株體內活動力,,促進養(yǎng)分合成與運轉,加強光合作用,,延長葉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實飽滿,提高產(chǎn)量,。磷肥以基肥為宜,,鉀肥以追施較好。
在有機肥充足的田塊每畝基施磷肥20公斤,,在分蘗前每畝可追施氯化鉀3.5——5公斤,。水稻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可促進灌漿結實,。在抽穗揚花后期及灌漿期各噴施一次,,每畝每次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兌水50——60公斤于傍晚噴施,。
4,、要增施多元肥
微量元素如鋅、錳,、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增強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進后期根系發(fā)育,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發(fā)育,增加花粉數(shù)量,,促進花粒萌發(fā),,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還能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結實率和子粒的充實度,,從而增加稻谷產(chǎn)量,。
據(jù)試驗,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況下,,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不施的每畝可增產(chǎn)40——50公斤,,而每畝生產(chǎn)成本才增加2元錢左右。水稻施用鋅,、錳,、硼等微量元素,一般以噴施兩次較好,。第一次在分蘗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鋅,、錳、硼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00——125克,,兌水濃度為:鋅為千分之一,,錳硼各為萬分之五,選陰天或晴天下午噴施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