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進入爆發(fā)期 防治切莫忽視這幾點
時間:2018-05-14 10:39
近日,不少菜農(nóng)反映,,大蔥,、苦瓜、黃瓜等蔬菜上薊馬發(fā)生嚴重,。薊馬繁殖速度快,,世代重疊嚴重,若不及時防治,,將會造成嚴重危害,。
不少菜農(nóng)用遍了藥,可還是打不住,。薊馬防治較困難與薊馬的特性有關(guān),,提醒菜農(nóng)圍繞薊馬的特性采取防治措施。
1,、利用薊馬生活習性殺蟲
薊馬一生要經(jīng)歷卵,、若蟲(蛹)、成蟲三個時期,,成蟲產(chǎn)卵于生長點,、嫩葉、花 朵等組織內(nèi),。孵化出的若蟲在2齡時會鉆入土中化蛹,,后羽化成蟲。薊馬較喜干旱環(huán)境,,25℃左右,,相對濕度60%以下時有利其發(fā)生。成蟲活躍,、善飛,,且畏光, 白天多在葉背或土壤縫隙中,,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這給薊馬的防治帶來很大困難。
薊馬在土壤中化蛹時,,如果土壤含水量小,,土溫較高,十分有利于薊馬的孵化。當前菜農(nóng)可增加拉空水的次數(shù),,使土壤始終保持較高的濕度,,這樣有利于減少薊馬的孵化率,使薊馬始終控制在一定數(shù)量范圍內(nèi),。另外,,薊馬具有趨藍色的習性 ,菜農(nóng)可在田間設(shè)置藍色粘蟲板,,誘殺成蟲,,粘板稍高于生長點即可。
2,、合理用藥
近年來,,薊馬對現(xiàn)有殺蟲劑的抗藥性日益嚴重,要注意加強輪換用藥,。當前防治 薊馬的常用藥劑為乙基多殺菌素(艾綠士),、聯(lián)苯菊酯、啶蟲脒,、吡蟲啉等藥劑 ,,乙基多殺菌素(艾綠士)、聯(lián)苯菊酯觸殺性較好,,啶蟲脒,、吡蟲啉內(nèi)吸性較好,菜農(nóng)在使用時可將這兩類藥劑搭配使用,,并注意交替用藥,。噴藥防治大姜上的薊馬時,可在藥液中加入有機硅增效劑,,增強藥劑的滲透性,。
3、注意噴藥部位和時間
薊馬成蟲善飛,、怕光,,多在葉脈間或嫩梢或幼果的毛叢或花托或花冠內(nèi)進行為害 。噴藥時應著重噴灑葉鞘,、新葉,、花朵等部位。當花朵落到地面上以后,,成蟲很容易進入土壤當中進行孵化,。所以用藥時不僅要把葉面、花朵噴灑均勻,,同時也要噴布于地面,,殺滅藏于土壤中的薊馬蛹,。
薊馬怕光,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在葉片上危害的薊馬就 會躲到花中或土壤縫隙中,這也是薊馬難防治的原因之一,。噴藥時間最好選擇清 晨露水未干時或臨近傍晚時分,,此時薊馬開始出來在作物表面活動,藥液容易噴到,。
來源:北方蔬菜報種植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