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在確保底肥、口肥充足的前提下,,實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樣才能夠做到合理追肥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說,。
一,、常見的玉米追肥現(xiàn)象
1、追肥過晚,。習慣于抽雄前后追肥,,殊不知此時已錯過最佳時期。
2,、一炮轟式追肥,。播種時把全部肥料當種肥一次施入,或者澆蒙頭水時把肥料全部撒入,。
3,、望天追肥。不顧玉米生長的特點,等下雨后再追肥,。
這三種情況,,相信有不少朋友在生產中干過這事,殊不知,,這樣做,,是玉米追肥的誤區(qū)。
二,、玉米追肥時間
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10-12片葉左右),,是生理生長和營養(yǎng)生長最旺盛的階段,此時植株的根莖葉穗一起生長發(fā)育,,需肥量是整個生育期需求最多,、最大的時期,這個時候進行追肥,,既一方面能夠為玉米生長發(fā)育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不足,,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小穗分化、增大果穗個頭,、提高籽粒飽實度和單粒重,,后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玉米追肥以追兩次肥效果最好,,第一次在拔節(jié)孕穗期(占追肥總量的三分之二),,第二次追施穗粒肥(占追肥總量的三分之一),可以在10片葉左右時開始追施第一次肥,。如果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在7月上旬進行一次性追肥,但不可不追肥,。
三,、玉米追肥的次數(shù)及方法
1、苗期追肥:玉米在苗期需肥量并不大,,應當輕追肥,,一般在定苗到拔節(jié)期進行,為減少勞動投入,,也可以把以前大家常用的促苗肥和拔節(jié)肥一起追施,。
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同時可以根據(jù)玉米長勢情況適當配施適量的磷,、鉀肥和腐熟農家肥,。追肥可以在玉米3-4葉時進行穴條追施,普通玉米地每畝可以追施500公斤腐熟農家肥+2-3公斤尿素,;對于麥種玉米應當適當增加追肥量,,以補充基肥的不足,,每畝可以追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尿素4-5公斤。苗期追肥要看玉米長勢,,長勢弱有脫肥現(xiàn)象的應當追肥,,但長勢茁壯的則不必進行追肥。
2,、拔節(jié)期追肥:此次追肥主要是為了增大和延長葉片的光合作用面積,,同時保證玉米的促根、壯稈,、增穗,,追肥也應當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在玉米7-9葉時進行穴施,,普通玉米地可以每畝追施10-15公斤尿素,,對于磷鉀肥不足的地塊,每畝可以配施7-10公斤的氮磷鉀三素復合肥,,配施適量的腐熟農家肥效果更好,。
3、果穗追肥:追施果穗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進行,,主要是為了促進小穗小花分化、使果穗穗大粒多,、增大上部葉片,,應當以速效氮肥為主,但因為此時玉米需肥量較大,,可以每畝追施速效性的尿素或追施高氮低磷復合肥,,基肥足、肥力高的地塊追施15-17公斤,,一般地塊18-20公斤,基肥不足或肥料差的地塊可以追施22-25公斤,。另外,,種植密度大的多施,密度小的可以減少追肥量,。
4,、籽粒期追肥:籽粒期追肥,一般在玉米灌漿時進行,,因為玉米在抽雄到成熟期對氮,、磷的需求量也比較大,能占到整個生育期的40%左右,,追肥能夠防治玉米后期發(fā)生早衰,,還能延長葉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果穗的籽粒重,達到增產的效果,。籽粒肥可以在果穗吐絲時進行,,可以用2%的氮、磷混合溶液葉面噴施,,每畝噴75-100公斤水肥溶液,。
四、玉米追肥的注意事項
1,、看土追肥,。追肥要由土壤的性質而定。低洼地和堿地,,要選用硝銨,、硫酸銨、過磷酸鈣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作追肥,;酸性土壤應選用尿素,、碳酸氫銨等堿性肥料作追肥,對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壤土,,應選用不易揮發(fā)的硝酸銨或尿素作追肥。
2,、看勢追肥,。因土質、肥料和水利等條件不同,,雖然同時播種同一品種,,但長勢各不相同,有壯苗地塊,,也有弱苗地塊,,就是同一地塊的玉米長勢也有差異。因此,,追肥時應有所區(qū)別,。具體方法是:壯苗地塊追施化肥;弱苗地塊除追施化肥外,,還要追施腐熟的人糞,、餅肥;對壯苗地塊中的弱苗,,應該給吃偏食,,多施追肥,使弱苗快速復壯,。追肥后要及時中耕,。
3,、看肥施肥。目前玉米追肥,,習慣上都以施氮肥為主,。氮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分解成硝態(tài)氮,、銨態(tài)氮和酰氨態(tài)氮,,并以游離態(tài)存在。如果追肥后覆土過淺,,氮素就會到地表層,,玉米植株只能吸收20%左右。如深施10厘米左右并及時覆土壓嚴壓實,,其吸收量則可達到60%以上,。針對氮素肥料的這一特點,應避免淺施,、明施或隨水施用,,防止造成肥料浪費。
4,、看期追肥,。苗期不可追肥過早,便于玉米苗發(fā)粗發(fā)壯,;雌雄穗形成期,,追肥不宜過晚,以防止脫肥早衰,;后期追肥要適時適量,,以防止貪青晚熟。
5,、看土追肥,。砂質土壤,特別是沙石土,,不宜一次追肥過多,,應分次追肥,以減少滲漏和揮發(fā)損失,。追肥一定要深追,。
12316今日熱點
資訊內容
最新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