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天氣轉暖,,全省各地春耕備耕工作正在有序展開,。此時也是中藥材生產(chǎn)準備春季播種移栽、多年生中藥材恢復生長的關鍵時期,,藥農(nóng)應抓好春季生產(chǎn)管理,,為中藥材全年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打好基礎,。為此,,遼寧省綠色農(nóng)業(yè)技術中心特提出中藥材春季生產(chǎn)技術指導意見,,為全省藥農(nóng)提供有效幫助和技術支撐。
一,、種源選擇與處理
種源應選擇原產(chǎn)地的種子或種苗,,其中種子應選擇干凈、無雜,、無霉變的新種子,;種苗應選擇無病蟲危害的健康種苗。
春播在4月至5月進行,,人參,、西洋參、黃精等中藥材種子均有休眠特點,,選用經(jīng)過沙藏等方法處理打破休眠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前用多菌靈、高錳酸鉀等浸泡種子24~48小時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止病蟲害,。
春季移栽在4月至5月進行,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種苗,,將種苗表面的水分晾干后,用草木灰,、福美雙,、代森錳鋅等生物源殺菌劑的粉劑進行拌種,避免移栽后傷口感染或土傳病害侵染造成爛苗,。
二,、整地
早春土壤解凍后即可整地。整地前每畝先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1500~2000千克,,如果沒施農(nóng)家肥的土壤每畝施入30~40千克磷酸二銨,,深翻20~25厘米耙碎,或者用旋耕機將土壤旋松,,使土,、肥均勻混合,除凈雜草碎石,,然后做苗床,。山地要按上下坡度作床,將床面上的土堆起后,,形成中間略高于兩邊的床面,,最后做成寬120~150厘米、高30~40厘米,、長度適宜的畦床,,畦間距50厘米,,床面要做到細致平整。
三,、加強倒春寒防控
早春氣溫不穩(wěn)定,,倒春寒、連陰天時有發(fā)生,,易造成中藥材凍害或冷害,。各中藥材主產(chǎn)區(qū),特別是遼東山區(qū)氣溫偏低,,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監(jiān)測,,做好預案,及時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例如人參,、西洋參等根類藥材,可適當延后去掉防寒物,;五味子等在萌發(fā)期或開花期噴施具有抗凍功效的葉面肥,,例如:黃腐酸葉面肥碧護、花寶,、獅馬藍,,增加其細胞滲透壓,減輕凍害對五味子的危害程度,。
四,、注重墑情管理
去年冬季我省降雪較充足,大部分區(qū)域土壤墑情較好,,但是平原低洼地區(qū)土壤墑情可能過高,。在平地栽培的品種如玉竹、蒼術,、桔梗等藥材,,要注意保持藥園周邊排水溝通暢,及時清理排水溝,,保障順暢排水,,避免形成積水。同時要注意作業(yè)道的清理加深,,保證床土水分不至于過大,。此外,一些區(qū)域春季溫度升高較快,,水分快速蒸發(fā),,易導致土壤水分不足,如平地參,、五味子等中藥材建議增加灌溉設施,,保持適宜土壤墑情,確保出全苗,。
五,、做好科學施肥
早春施肥,可以促進中藥材生長發(fā)育,,春季施肥的最佳時間是3~5月份,。施肥應以充分發(fā)酵的有機肥為主。施肥的方式有撒施,,穴施,,溝施及葉面追肥等,例如人參,、白鮮,、蒼術等每畝撒施1000~1500公斤有機肥;五味子采用溝施每畝施廄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
12316今日熱點
資訊內(nèi)容
最新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