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的刺參養(yǎng)殖池塘從11中旬開始至翌年2月,有長達3個月的冰封期,。池塘養(yǎng)殖刺參的免疫指標在12月份至次年3月份整體呈較低的活力水平,,冰封期和之后的冰融期通常是刺參病害高發(fā)的階段。通過在池塘封冰前和冰封期間加強管理,,采取措施增加刺參免疫力,,能夠有效預防病害發(fā)生。
冰封期和融冰期易發(fā)生病害的原因
正常狀態(tài)下,,池塘中除植物的光合作用產氧之外,,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來源是空氣融入。在遼寧地區(qū),,當池塘表層結冰后,,由于冬季季風的影響,很多池塘即使在大潮汛期也只能少量納潮進水,,水體中溶解氧主要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此時浮游植物和底棲藻類量是全年最低水平。在缺少溶氧補充的情況下,,底泥氧化層的氧化能力降低,,使表面黃色氧化層部分減少變薄,導致硫化氫很容易溢出氧化層,。此時低溫改變了刺參的代謝速率,,活動能力降低,出現(xiàn)遲鈍,、緩慢和靜止等狀態(tài),,容易受影響造成死亡。
2月下旬,,池內結冰開始融化,,至3月下旬冰全部消融,這時期是池底氧化層厚度在一年中的最低點,。經過冬季的低溫和持續(xù)的缺氧環(huán)境,,冰融池水鹽度變化的影響,同時刺參的抗病能力降到最低點,,極易發(fā)生病害,。隨著氣溫的回升,池塘水溫上升的速度遠遠快于自然海區(qū)的水溫,,池塘水與外海水出現(xiàn)溫差,。如果進水時不能有效地控制流速和換水量,容易產生溫度躍層,,使上下層水交換受阻,,底層溶解氧降至極限,,導致刺參死亡。
池塘冬季可采用的管理措施
冰封前,,特別是在秋季刺參快速生長期,,可使用益生菌等改良底質,適量投餌增加刺參免疫力,。
冰封期池塘應加滿水,,水深至少1.5米以上,大潮汛期適量換水,;水體透明度保持在70-80cm比較適宜,。
雪后及時清除冰面上的積雪,以利于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若溶氧量嚴重不足,可以通過打小冰眼,、投放增氧劑的方法增氧,。
冰融后注意水溫及鹽度的調控,避免水溫及鹽度的劇烈變化,,適量換水并逐漸加大換水量,。有條件的可設置分層排淡閘門,保證冰融時上層低鹽水及時排出,。
12316今日熱點
資訊內容
最新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