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飛虱及其防治
時間:2017-10-12 11:11
(一)稻飛虱種類和基本形態(tài)特征
1,、稻飛虱種類:據(jù)調(diào)查,冀東稻區(qū)共發(fā)現(xiàn)25種飛虱,。稻田可見到的飛虱種類有灰飛虱,、白背飛虱、褐飛虱,、稗飛虱,、擬褐飛虱、偽褐飛虱等多種飛虱,,而為害水稻的只有灰飛虱,、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這三種,統(tǒng)稱為稻飛虱,。
水稻稻飛虱危害癥狀(圖示)
2,、稻飛虱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稻飛虱個體較小,頭頂較尖,,后足第一跗節(jié)有一扁平的距(這是有別于葉蟬的地方),,三種稻飛虱成蟲都有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類型。
3,、三種稻飛虱的體型大?。夯绎w虱小型(雄蟲1.8-2.1mm,雌蟲2.1-2.5mm )。白背飛虱細長型中等(雄蟲2.0-2.3mm,雌蟲2.8-3.0mm ),。褐飛虱中等(雄蟲2.5mm,,雌蟲3.5mm )。
(二)種類識別及特性
1,、灰飛虱:成蟲有長,、短兩種翅型。長翅型連翅長雄蟲為3.5毫米,,雌蟲約4毫米,;短翅型雄蟲長2.3毫米,雌蟲長2.5毫米,,均較褐飛虱略小,。成蟲額、頰黑色,。雌蟲頭頂,、前胸背板黃色,中胸背板淡黃色,,兩側(cè)暗褐色,,在整體上可見頭胸部背面有黃色或淡黃色縱帶;雄蟲僅頭頂,、前胸背板黃色,,中胸背板深黑色。
越冬若蟲體色為灰黑色,,其它代若蟲1-2齡乳白到淡黃色,,3-5齡灰白至褐色,兩側(cè)色深,,中央色淺,,第三、第四節(jié)各鑲嵌有一個淺色“八”字形斑,。落于水面的灰飛虱若蟲后足呈“八”字形(張開角度小于白背飛虱),。
灰飛虱比較耐低溫,主要發(fā)生在水稻生育前期(分蘗期至抽穗期),;抗藥性強,,吡蟲啉(一遍凈)等一些常用藥劑藥效差;田間分布相對比較均勻,;東北品種穗期一般年份都發(fā)生,,常需要藥劑防治。
2,、白背飛虱:頭頂除端部兩側(cè)脊間外,、前胸背板與中胸背板中域無亮黃色,,翅痣黑褐色明顯。雄蟲色深,,多為黑褐色,,雌蟲色淺,多為灰黃褐色,。
若蟲落水后兩后足向旁平伸呈“一”字型,。根據(jù)體色不同有深色型和淺色型之分。深色型灰褐色或灰黑色,;淺色型灰白到淡黃色,。若蟲第三、第四節(jié)各鑲嵌有一個乳白色“△”形斑,。
3,、褐飛虱:全體褐色,有深淺兩種色型,,體背具油狀光澤,。前翅半透明具褐色光澤,翅斑暗褐色。
(三)稻飛虱的危害性
1,、灰飛虱:一般情況下,,灰飛虱對水稻的直接為害并不大,但其傳播的條紋葉枯病毒病,,對水稻危害大,,且難以控制。我縣2005年因冀粳14(90-3),、津粳雜二號高度感病被迫更換主導(dǎo)品種和停止推廣,。種植鹽豐47品種后,,水稻穗期灰飛虱發(fā)生也很重,,條紋葉枯病有上升流行之趨勢。目前,,一些地塊病穴率也已達20-30%,,只是病株率和感病程度比較輕而矣。所以,,從預(yù)防條紋葉枯病的角度看,,我們不能放松對灰飛虱的藥劑防治工作,特別是插秧初期要及時滅蟲,,減少病害傳播,。冬季條紋葉枯病病毒寄生于灰飛虱體內(nèi),所以水稻病害毒源來自灰飛虱而不是種子,,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傳毒的重要時期,,也是施藥滅蟲預(yù)防傳病的關(guān)鍵時期,。
灰飛虱、白背飛虱成蟲,、若蟲刺吸稻叢下部汁液,,同時排出大量含糖類有毒粘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fā)黃干枯,。若正值水稻灌漿初期,為害稻穗,,則也常造成“污穗”,。
2、白背飛虱和褐飛虱:直接刺吸為害,,對水稻的產(chǎn)量影響大,。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成蟲、若蟲吸食稻叢下部汁液,,同時排出大量含糖類有毒粘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fā)黃干枯,,蟲害發(fā)生時很快能暴發(fā)成災(zāi),,造成水稻成片枯死倒伏,,減產(chǎn)嚴重,。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都有短期內(nèi)爆發(fā)的特性,一旦大發(fā)生,,如果沒有及時控制住,都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蟲害發(fā)生時多呈點片狀現(xiàn)象,先在下部為害,,很快暴發(fā)成災(zāi),水稻枯死倒伏,。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成蟲趨光性強,喜在稻叢下部活動,、為害。食料豐富,、田間濕度大,、溫度25-30℃是稻飛虱大發(fā)生的有利條件,。凡是生長旺盛、植株嫩綠的稻田,,都有可能嚴重發(fā)生。晚熟品種或前期沒用藥治過的田塊易發(fā)生,。
(四)稻飛虱的防治
1、生物防治:一是保護天敵,,稻飛虱在稻田中能被許多天敵捕食或寄生,。如各種蜘蛛、青蛙捕食成蟲,、若蟲,,黑肩綠盲蝽吸食稻飛虱卵,,各種稻虱纓小蜂寄生于稻飛虱卵,各種螫蜂寄生于稻飛虱若蟲,。這些天敵對抑制稻飛虱的發(fā)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在使用農(nóng)藥時,,要注意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農(nóng)藥品種,,尤其在水稻前期要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農(nóng)藥,,以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二是稻田養(yǎng)鴨,,根據(jù)稻田蟲害情況,掌握在稻飛虱,、葉蟬若蟲盛發(fā)期以及螟蟲,、稻縱卷葉螟成蟲始發(fā)期至盛發(fā)期在稻田放鴨防治,,不僅對稻飛虱有顯著的控制效果,而且由于鴨子的踐踏,,稻田中雜草也極少,,收到了治蟲除草的雙重效應(yīng),。
2,、栽培防治:合理密植,,淺水灌溉,適時曬田,,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貪青徒長,,降低稻田濕度等栽培措施,可降低稻飛虱的繁殖系數(shù),。
3,、藥劑防治:由于稻飛虱的發(fā)生面積大,,危害程度重,做好蟲情調(diào)查,,使用選擇性農(nóng)藥,仍是當前防治的主要措施,。在每百叢水稻有蟲800頭以上時開始施藥。每畝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克,;750或15%銳勁特膠懸劑30~40毫升;或25%撲虱靈粉劑30克兌水37.5千克噴霧,。一般發(fā)生年在主害代每畝用1%滅蟲清(阿維菌素)懸浮劑40~50毫升防治,,防治適期為低齡若蟲盛期,。
4,、施藥方法:將藥液噴施于水稻中,、下部(稻飛虱集中危害部位),防治效果最佳,。
內(nèi)容